會安的客家人
談到會 安客家人,必定要提到當地兩大客家望族—羅氏家族與葉氏家族,而此兩大家族彼此間的情誼也相當深厚,羅家與葉家家族或在經商方面成績非凡, 在藝術上有卓越表現;或在當地熱心奉獻服務鄉親,而兩家族中都有人因投入抗日運動而成為名垂千秋的愛國志士。
-
羅氏家族
在楊聰榮的〈以兩個越南客家家族談越南華人的記憶與遺忘〉一文中, 他提 到羅姓家族, 是來自祖籍廣東東莞的客家人, 於 18 世紀後期移民到會安定居, 而遷居至當地時已有同 鄉在此居住,羅氏家族在中越兩地作貿易,目前仍在當地 經營「天泰號」的 商 號。他從訪談羅氏家族後代得知, 羅氏家族在會安經 商 頗有成就, 因此在當地有龐大的產業。
羅家不僅在生意上經營的有聲有色, 也是個文學, 藝術氣息濃厚的家族,因 此造就了一位相當傑出的音樂家羅允正。在 《越南會安華僑抗日與十三烈士紀念 畫冊》中記載, 羅允正, 1920 年出生, 小時候家人稱呼他為「阿開」 , 他也以「羅 開」一名, 在其所作的曲子上署名, 而越南人則稱呼他為 La Hối。葉氏家族的葉 傳華曾和他一 起合作過一些歌曲, 如 1938 年創作的「旅越會安華僑青年團團歌」 、1961 年的遺作「青年與春天」即是由葉傳華填詞, 羅允正譜曲。葉傳華的 兄長葉傳英亦為會安十三烈士之一, 葉傳英的女兒葉家棉曾撰文說明「青年與春 天」這首歌曲的寫作背景。她提到, 「青年與春天」最初名為「青年與青春」 , 羅 允正原先希望由他作曲、葉傳華來填詞, 但當時葉傳華回中國西南聯大讀書, 後 來羅允正犧牲後,葉自中國返回會安, 於 1961 年為這首歌填上歌詞, 並將它改 名為「青年與春天」。
日後他雖因參加抗日地下工作而被日軍殺害,但這首優美的曲子, 後來感動了一位河內路經會安的詩人世旅(Thế Lữ ), 重新填上越文歌詞,246直至今日仍被越南人民傳唱著。他的侄兒羅嘉勝有一天夜裡夢見已為國捐軀的他, 又與葉傳華合寫了一首「夢允正」的歌來紀念他。羅允正的革命烈士以及享譽滿天下的音樂家身份, 不但成為家族中的光榮,也是越南華人, 越南客家人引以為傲的人物。
-
葉氏家族
會安另一個知名的客家族群即是葉氏家族,葉啟明是廣東省豐順縣湯坑鄉人,1887 年出生,卒於 1942 年,曾任會安客家幫幫長。葉啟明的父親於清朝時期來到越南會安, 是來越的第一代, 這樣算起來葉家移居越南會安至今可能將近100 年了。他的父親與會安當地的明香女子結婚, 並在會安落戶, 却時創辦了「葉同源」 的商號, 從事中成藥代理、瓷器及絲綢綾緞的布料生意, 也是會安當地的殷商。國父病逝時, 會安華僑首先在中華會館舉辦追悼會, 追悼儀式即是由葉啟明主持, 他對於後來的抗日工作也十分投入, 他的愛國思想也深深影響了他兩個兒子葉傳英和葉傳華。
此外, 葉家也熱心於教育事業, 在會安創辦了中華僑校, 247嘉惠當地華僑子弟。葉啟明的妻子為會安十三烈士之一的潮州幫幫長許文茂之妹, 兩人育有二子三女, 與長子為葉傳英, 幼兒為葉傳華, 葉啟明與兩個兒子在會安都是名人。長子葉傳英在父親過世後繼任客家幫幫長, 在二次大戰期間積極参與抗日工作, 據說後來被日軍逮捕並施打毒液而為國犧牲。幼兒葉傳華則一如父兄在抗日工作上積極投入, 二次大戰時期也卂與救國工作,曾擔任會安華僑青年團團長,是抗日華僑青年的靈魂人物。除此之外,也在文學和音樂上展露才華, 他曾在兄長為國捐軀後, 於 1943 年寫了首〈英哥〉的詩來紀念他, 回中國就讀西南聯大哲學系時, 創作了《葉傳華詵集》。音樂方面, 也曾為摯友羅允正所譜的歌曲「青年與春天」填詞, 並與羅允正姪兒羅嘉勝合作完成「夢允正」來懷念亡友。1946 年返回會安, 曾以蘇聯的曲子填了一首名為「今天我們勝利」的歌詞。